品味鸿门宴,可管中窥豹而预知楚汉争霸之结局。沛公刘邦何德何能最终夺得天下?《史记》中鸿门宴一段告诉我们:刘邦大胆、粗中有细、理智、有手腕。是故刘邦终是扭转败局,金瓯入手。
一:刘邦大胆。当项伯让刘邦赴鸿门宴时,刘邦很爽快地一声喏便答应下来。他不傻,知道这一去则性命多虞,却依旧应承下来,并在次日仅携百骑赶赴有四十万精兵的鸿门,足见其非胆小怕事之徒。
文中有云: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这是刘邦在鸿门对张良说的。这说明陪同刘邦赴会的张良并不知近道,进而可知刘邦到鸿门绕得是远道。
刘邦为什么知近而绕远道?
一则说明他并不着急见项羽,至少说没有被项羽的震怒吓得屁滚尿流。他不担心到鸿门晚了惹项羽不开心。二来刘乃项之义兄。近道为山路,去得急了路途颠簸,赶得上气不接下气,岂不灭了自己威风长了他人志气,又使哥哥矮了弟弟几分?多丢人呀!刘邦老-巨滑,他不这么干。其三,刘邦也是为了留条乏人知晓的小道以供逃命。
由此我们可只刘邦胆大心细。
二:刘邦粗中有细。既说他胆大心细,又怎么说是粗中有细呢?哪粗了?
我们瞧瞧,项羽挥师西进,直到鸿门,离沛公只有二十里路。可刘邦却不知项羽近在咫尺,更不知是来兴师问罪的。足见刘邦情报之闭塞。连自己部下出卖自己,却未能觉察,也实在粗心。
三:刘邦理智冷静。当时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可在关中称王。关中是秦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富饶繁荣可想而知。刘邦入关后,按理称王之日指日可待,部下们个个喜笑颜开,但刘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理智地接受了客卿张良的分析与建议,决定向项羽赔礼谢罪。
四:其手腕厉害。刘邦原是沛县一小混混,处世圆滑,曾分文不花上座贵宾席,瞎吹胡扯。他瞅准项羽的弱点,对项点头哈腰低声下气,并奉上白璧,一下子便把怒火中烧的项羽摆平了。其交际手腕不可谓不厉害。只携百余骑赴会,接着仅带张良一文弱书生进危机四伏的军帐,刘邦无疑也对自己的交际手段颇为自信。
显然刘邦适合于做位领导者――他胆大心细、理智,又对交际得心应手。而项羽只适合于做侠骨柔肠的剑客。
突发奇想:让刘项来今世做个小职员,他们又会如何发展?
想必刘邦往上窜得飞快,而项羽就郁闷了。想想,刘邦这样既会送礼又会拍马交际,处世圆滑的职员,哪个上司会讨厌?而项羽这般傲骨不屈,再优秀,上司也要打压一番:这小子,恃才傲物,狂妄得紧!
就此瞎划几笔,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