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终须建新国,发奋还得读良书“。这句话胡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文韬武略,最终须以为国家建设作出的贡献来证明;一个人想奋发图强追求成功,只有靠好好学习才能实现。
提到这句名言,你会想起他吗?——我们四川乐山人的骄傲——中国著名爱国主义文学家郭沫若爷爷。每每走在嘉州宾馆旁散步,我总会看到以他之名而命名的“沫若广场”,总会看到广场上那支用石头雕刻的巨型毛笔,意为“大文豪”、 “大手笔”!
郭沫若爷爷出生于今天的乐山市沙湾区,那里至今还保留着“郭沫若故居”。故居的书房里,一张简陋的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个砚台、几张纸、几本书和两根用过的毛笔,旁边放着一个木质的小凳子。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翩翩少年郎,身着长襟,埋头桌前,在昏暗的灯下苦读……听解说员阿姨讲,郭沫若上中学的时候,就一心向往革命,深信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拯救中国。
漫步在沫若故居里,爸爸继续讲述郭沫若爷爷的爱国故事:长大之后的郭沫若一心探寻救国之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剪掉了长辫子,为振兴中国而不远千里东渡日本去留学。后回国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大革命洪流中,他由衷地感到,英勇顽强的党人,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中国革命的火种。
他向往革命,崇拜革命党人,深信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中国。在如愿成为党人之后,更是一刻不停地工作,努力用文学的感染力去唤醒国人。抗日战争爆发时,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心急如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顾身边的5个孩子和妻子,悄悄回国,并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了文化界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成为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爷爷的故事令我感动,他的救国情怀更是让我深受启迪,我似乎明白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道理,也似乎理解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就要争做新时代的“沫若少年郎”,为国之强盛而努力学习!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翁,难道不应该从现在起就做到——“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吗?(指导老师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