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曾经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相伴相随,形影不离,如今却与我们相去甚远,因此我时常想起她。
在我的记忆里,八十年代以前的时光里,乡镇的集市是竹篮的世界,卖菜的用竹篮装着各种瓜果蔬菜、秧苗种子在街道的两侧排成行列成队,或静候或招徕买主。买菜的或手里提着或臂弯里拗着的竹篮在竹篮的夹道里流动。这些竹篮大多是小方篮,篮底正方形,竹片辫曲成襻,被称为上镇小篮,比较小巧,不乏编制细致的精品。人们把卖的买的甜酸苦辣,腥臊馊臭统统装盛在这种篮子里。集市上也有比较专业的篮子,比如矮塌篮,六十公分见方的篮底,二十公分样子的篮帮,敞口的,用四根绳子系在四角,搭在扁担两头挑的那种篮子,是专门用来卖瓜果或秧苗的。乡村的小路上,市镇的巷子里不少行人也带篮子,步行的拗在臂弯里,推车的挂在车把上,骑车的套在龙头上。还有田畔垄头常见的篮子是农民下田时装盛种子秧苗什么的,回去时顺便带羊草的。一般城镇乡村的家庭都备有几只篮子,大大小小,精致粗糙的,各有各用:香篮、饭篮、上镇篮、洗菜篮、羊草篮、破布头篮在乡村几乎没有一家没有竹篮的,即使吃千家饭的叫花子也有一只与讨饭棒结伴的讨饭篮。
竹篮就这样,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处处追随于人,时时服务于人,岂能叫人不相思念。
如今,竹篮纷纷引退了,下岗了,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形形色色的塑料袋子接班顶替了竹篮的位子,不仅如此,还大大拓展了竹篮原先的阵线,扩大了竹篮早先的装盛范围。有句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是说竹篮是不可以盛水的,而塑料袋子却能装豆浆,装水酒,装其它许多饮料。现在,凡是和装盛相关的业务差不多都由塑料袋子包揽了,小至一只镙丝,几片榨菜,大到整台机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几乎都是塑料袋子的天下。塑料袋的确轻便结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方便,外出购物的人们一身轻松,不需要考虑装盛的用具,商店菜场都有免费的塑料袋。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无奈,使用之后的废袋造成的环境污染是触目惊心的,没有完善的回收渠道,没有理想的处置办法,因为它们大都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产生的,集中焚烧吧,烟尘要污染空气,残渣会污染土壤、水体。100多年前的奥地利人马克斯q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实在是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每每看到这些,就不由得想起竹篮,竹篮实在用旧了,坏了,不能用了,投诸灶膛,便轰轰烈烈地了结了一生,还能催一顿饭镬,留一撮有机肥料,决无遗害。
竹篮离开世界的壮烈一刻,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刻骨铭心。
竹篮作为装盛东西的用具,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是竹篮广泛使用的历史也许不很长久。如果人们细心留意一下反映明清时代社会生活的图画、影视中很少见到篮子的身影,就可以推断出这一点。竹篮能被塑料袋子替代,那么造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塑料袋子也必将在科技革命的浪潮里烟飞灰灭,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大声疾呼绿色世界的时候,怀念具有绿色本质的竹篮愈加强烈,怀念她追随于人,服务于人的鼎盛年代,怀念她包容酸甜苦辣的短暂一生,怀念她离开尘世时的悲壮一刻,怀念她还因为盼望新一代的竹篮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