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榜样》观后感:学榜样,做榜样
中学写作文时就翻名人语录,其中一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印象犹新。很简单,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别人的影响,其中自觉的接收影响就是学习榜样,学习他们的行为,吸收他们的思想。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被模仿的对象,需要被学习的榜样。央视播出的《榜样》正是洞察了人们的需要,正面回应了诉求,点亮了一盏明灯。
榜样是一个高度,是一个标杆。罗官章等人,他们的行为,我们或许难以企及,但确实碰触了我的心灵。他告诉我,作为一名党员可以去到一个怎么样的高度。他的付出,他的坚定,他的踏实,他的奉献,这些东西或许不是时时刻刻都惦叨在嘴上,但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放弃的时候,想妥协的时候,他或许就会出现在脑海里,告诉我们,事情还可以那样办,困难还可以那样克服。或许,这就是榜样的所赋予的力量。
其实,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作组织工作时,我们要校对稿件,科长总是要求我们边读边校对。我觉得很麻烦,看看不就行了?有时候,虽然读了,但是,还是不够用心。后来,一个老组工告诉我,说,以前老领导在的时候,那可是一个字一个字,拿着铅笔校对的。这个故事,让我惊讶了很久。还有这种这么认真、这么严谨、“不可思议”的方式?从此,我对读稿件校对有了“死心塌地”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他们会给我们树立一个标杆,引导着我们向那个方向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电视上的先进任务,也可以学习身边好的同事的好的做法,以他们为榜样。
我们要做榜样。榜样,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约束。我们要有做榜样的精神,要有我要当榜样的思想准备,在平时的工作中、生活中,用更高的要求要求自己。这样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约束一定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一定促进着我们的工作。《榜样》观后感:记住榜样 传承榜样精神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反映优秀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榜样》,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选取了廖俊波、陈先达等12名优秀党员为代表,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在不同的领域,党人用不同的方式践行着共同的信仰,让我们在充分感受他们的担当和奉献的同时,更多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记住这些榜样和传承他们的榜样精神。
龚会珍、甘祖昌夫妇始终坚持党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信仰,毅然脱下军装,回乡当起了农民教师,教书育人。同时夫妇俩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帮助乡亲们搞建设、创丰收,在甘祖昌将军去世后,其妻龚会珍继承将军遗愿,到军队、社区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把自己的工资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老先生基于自己的学习和亲身经历,在他走上讲台61年来,可谓座无虚席,被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他始终坚持一个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他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党员。
廖俊波尽管平时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工作,但他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就扑在基层,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心实意的为百姓谋福祉。作为党员干部,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人民公仆的使命和担当。在廖俊波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榜样》用其鲜活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信仰、坚守、担当,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和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些榜样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去传承和发扬他们的榜样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认真的去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能够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