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书法是在姥爷家挂着的一幅作品,洒脱自然,是苏轼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我书意造本无法”。初次会面,我便被它所吸引,恳求着父母给我报了书法课。
终于到了星期天,在书法课上,老师带着微笑,身着黑色长袍拿起笔,蘸了下墨说:“所谓书法之韵,在于坚韧。自古以来,文人如何靠一杆笔写出好字,因为他们拥有韧之气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缓缓的运笔,一个“坚”字书成。“字如其人,品行端正,才可领悟书法的神韵。”话毕,书成,正是“坚韧”两字,正气浩然。年少的我并未领会,却依然点了点头。
老师手臂轻移,“横”呈现于纸上,好似扁担。“来,体会一下。”接过笔。我回想着老师的样子,开始运笔。我竭力控制着,但胳膊却依然无法控制地颤抖,写出的字肥硕的像条毛虫。“再来一遍。”硬着头皮再次下笔,控制着手的颤抖,反复着一个动作,耐着性子,终于把横练成了。竖若悬针,点若钧石……重复的书写着,完成了起步的练习,而书法的韵律,也在坚定中显现。
后来,繁多的事物逐渐填满了我的生活,也填满了我兴趣,我不得不与书法失之交臂,我放下了坚选择了弃,随着对学习和作业的不耐烦,我写字越来越随意,一笔随之而下,少了曾经的味道,架空的字体只剩下坚,却没有初见的韵。
“双减”之后,我又有时间上星期天的书法课,在课间休息之余,我翻阅老师的书架时,看到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疑惑的问:“为什么书体豪放大气的颜真卿在这篇里字却涂涂改改,如此潦草?”老师的眼神严肃了一些,说:“颜真卿的侄子被敌军-害,悲痛之时做出的这篇文章。在书法里,字只是载体,真正的神韵在于韧的精神。颜真卿把失亲之痛与报国之情融入这篇《祭侄文稿》,传递的是精神。学习书法,真正学习的是蕴含在其中的精神。”我恍然大悟。至今我方懂得了书法,书法之韵,韵在精神,韵在面对生活的韧。
我与书法结缘,启于慕,行于坚,落于韧,终于韵。每每遇到烦心琐事时,我深深地记得那个星期天学到的书法之韵,于是就拿起笔墨,赶走心中的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