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语:巴金的《家》、《春》、《秋》激流三部曲被大家所熟知,也被搬到了电视荧屏上,而对于巴金先生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下面我们给娓娓道来。
巴金先生生前似乎声誉隆隆,死后备极哀荣,这是人们所见到的一面。实际上,巴金在党国意识形态寡头的眼中,他就是一枚棋子,只能按体制的路线走路,一旦表现出个性来,就离弃之若敝屣不远了。
话说1982年年初,胡乔木找了几个文艺界的头面人物去谈话,说 :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来征求意见,我们可以推荐艾青、推荐沈从文,但不推荐巴金。好奇怪的胡乔木,以为诺贝尔奖是靠他们组织审定的呢。这也难怪,这个国家,举凡党国领导人的出任,小至修一条路,哪样不是最高们勾兑好,全体一致通过的呢?
巴金哪儿得罪了这个有中国的苏斯洛夫之称的意识形态主管的呢?
原来,巴金在一个座谈会上,犯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毛病,主张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最好是无为而治,多鼓励,少干涉,写作要表达我自己的意志;赞成赵丹遗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出席同一个会议的胡乔木,则大谈有为而治进行反驳。胡乔木之后又是当面又是写信批评,劝说巴金放弃这个说法。巴金没有同意。因此引起胡的不满,于是有了以上一幕。
这件事是由广东作家丹晨说出来的,(见《随笔》杂志2004年底3期《巴金与胡乔木》),丹晨先生在文中不无鄙夷地评论说:我只是觉得好笑,因为我从未听说过,诺贝尔奖要征求哪个政府、政党、官方的意见。真的你以为你是谁了!